当前位置:

【小案不小办】你的充值优惠,可能是他们的“跑路剧本杀”——鄞州检察成功办理“职业闭店人”诈骗系列案

发布时间:2025-03-27

“周年庆充值返现!积分换万元大奖!错过今天再等十年!”看到这样的宣传,你会心动吗?市民王女士不仅心动了,还一口气充了十余万元。但当她捧着“奖品”——一台山寨洗衣机和5000元现金时,却发现店铺早已人去楼空,原来这竟是一场“职业闭店人”精心策划的骗局。 

郑某某伙同颜某某、郝某某等人组建了一支“职业闭店团队”,在各地物色因经营不善意欲转让的店铺。2023年2月,郑某某在宁波找到一家摄影店,店主因疫情亏损正欲转让。郑某某等人精准捕捉到关键点:店铺地段好、客源多,有大量老会员信息,此前没有搞过充值优惠活动,且未涉及过法律纠纷。

接手这家店铺后,郑某某及颜某某、郝某某等人立即组织人员开启了“影帝模式”:

第一步,通过电话轰炸老会员,以“免费领礼品”方式吸引会员到店。

第二步,不断利用“充值兑积分”“积分排行榜”“积分换奖品”等说辞给客户洗脑。

第三步,以门店开展周年庆回馈客户为名,虚假承诺活动结束后返还充值款,诱使消费者充值现金,后又召集消费者在某酒店举办颁奖仪式,以现场充值刷积分榜排名营造紧张氛围,不断刺激消费者再次充值。

“他们每天发‘战报’说我和第二名只差10分,最后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喊着倒计时,大屏幕积分实时跳动,我一紧张又充了5万…”被害人王女士回忆时仍觉恍惚,“像玩了一场氪金游戏。”

这场晚会成本仅3万元,却撬动了100余万元充值款。现场使用的POS机是向酒店临时借的,连颁奖用的“奖杯”都是网购的塑料模型。然而晚会一结束,店铺的经营也就到此为止了。活动结束后,王女士想要去店里消费,结果发现店铺早已人去楼空。

鄞州区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郑某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伙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2023年9月至12月,鄞州区检察院先后将郑某某、颜某某、郝某某等12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对12名被告人均以诈骗罪判刑。

本案是一起“职业闭店人”接手经营不善店铺实施充值诈骗的典型案例,以获得高额礼品并能收回充值款或享受等值摄影服务为诱饵,穷尽手法诱骗消费者不断充值,让众多消费者遭受财产损失,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鄞州区检察院正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市场的监管,同时不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让消费者能够安心消费。

检察官提醒

“职业闭店人”本质是“合法外衣+精准诈骗”的组合拳。消费者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无缘无故的馅饼——如果有,那请务必擦亮眼睛,这很可能是个精心包装的陷阱。

检察官在此送上防诈指南——五招教你拆穿“闭店套路”!

第一招:查“前世今生”

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店铺是否频繁变更法人?有无行政处罚记录?店铺转让后新的经营者营业执照核准登记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招:破“糖衣话术”

听到这些话立即报警铃:“充值返现”但拒绝书面合同;“限时优惠”要求立即转账;“内部名额”需保密操作等等。

第三招:试“小额探路”

首次充值不超过月收入的10%,同时要求签订纸质合同,明确:退款条件、有效期、违约责任等。

第四招:盯“反常细节”

正常门店:展示营业执照、员工社保记录

诈骗门店特点:店员全是外地临时工、频繁更换收款账户、承诺“大奖”却无法兑现等。

第五招:留“铁证护身”

保存宣传单页、充值记录(备注“预付充值款”)、客服承诺录音、店铺经营异常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