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检察请您来 | 代表委员“金点子”,检察履职“金钥匙”】代表建议推动检察履职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1-23

【基本案情】

近年来,在传统酒吧之外,“日咖夜酒”“Livehouse”等“类酒吧”新业态丛生,尤其获得未成年人青睐。部分未成年人进入“类酒吧”饮酒后辨认、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其酒后实施冲动违法犯罪活动。叶仕兴、林静等多名鄞州区人大代表提出整治未成年人进入“类酒吧”的相关建议。鄞州区检察院根据《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联办联督机制的意见》,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并成立建议办理专班,制定办理工作方案,协同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共同开展线索收集、分类、多方磋商工作,推动厘清“类酒吧”行业归属和主管部门,切实解决“类酒吧”业态属性不明、监管职权不清、治理措施滞后等问题,最终实现行业闭环治理,工作受到区人大常委会杨慧芳主任批示肯定。

【履职情况】

2024年6月,鄞州区检察院主动对接文广、市监、公安等部门,共同实地走访14个镇街58家“类酒吧”,并邀请人大代表见证摸清“类酒吧”底数及经营现状的全过程,明确当前“类酒吧”经营模式可分为售酒、售酒搭配歌舞、仅夜间售酒等不同情况,其经营模式各异导致基层执法部门监管职能交叉,易形成监管“盲区”。

2024年7月,依托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联督联办机制,区人大确定将“未成年人进入‘类酒吧’”作为人大、检察联动监督专项议题,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磋商会议等方式,深入调查研判。2024年8月,鄞州区检察院协同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推动区编办厘清涉相关监管部门,形成监管职责分工建议说明。针对涉未新业态治理问题,制定未成年人进入“类酒吧”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察,鄞州区检察院派员全程监督。8月至今,已关停非典型性酒吧35家,劝阻270余名未成年人进入酒吧,移送8条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类酒吧”线索,对2家“类酒吧”立案查处,切实解决“类酒吧”存在的各类等问题,最终实现行业闭环治理。

【代表寄语】

鄞州区人大代表林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检察机关根据代表建议发现涉未新业态问题,积极对接市场监督、文广等部门,特别是依托“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联办联督机制”,合力破除了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中梗阻”问题,最终推动形成涉未新业态问题跨部门磋商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切实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法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