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路共鄞】为千年宋韵文脉开出检察“良方”

发布时间:2024-06-28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旨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文物不会说话,要怎么样才能维权呢?”

2024年6月,鄞州区检察院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成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基地,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替文物“说话”,助文物“维权”。

近年来,鄞州区检察院围绕省委有关“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工作,用法治力量守护宋韵文脉传承。自2022年以来,鄞州区检察院共办理相关案件18件,推动落实资金2000余万元,修缮文物7处,4起案件获评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


01

加强涉文保提案转化力度

从“纸上建议”到“路上行动”,从“良言”到“良策”,鄞州区检察院坚持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与检察工作相结合,加强同区政协提案委、文史委以及政协委员的联系,重点发掘文物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线索,共得到有效线索13条,立案查办10件。

2023年初,鄞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关注到鄞州区政协委员“关于加强东钱湖千年水利设施保护开发的建议”的提案,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委员,到东钱湖进行联合实地勘查,并就高湫堰周边破旧危建筑物、堰体本体破坏、影响水利功能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

在后续办案中,两次牵头召开现场办公会,并邀请提案委员、政协履职小组全过程参与案件调查取证、公开听证、整改评估,在检察机关的持续跟进监督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掩埋于近1米深的砂石、渣土之下的高湫堰“重见天日”,露出新貌,该“提案监督+法律监督”的模式获省政协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02

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

牢固树立检察一体化办案思维,整合力量集中办案、集中攻坚,推动办案质效大提升。在办理天童寺消防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以省院挂牌督办、最高检带队现场办公的方式,持续推动相关部门出台联合方案,为筑牢千年古刹“防火墙”出谋划策。

在检察建议整改落实阶段,承办检察官多次走访各职能部门跟踪推进,最终促成投资近千万元的天童片区综合性消防救助站及天童寺消防执勤站建成使用,困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得到解决。

03


做实文物管护诉源治理

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发力、检察机关监督推动、主管部门严格履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大保护格局。

2023年,鄞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关注到一则民生新闻下的留言,有网友称 “石马弄墓前石刻分布在路边、草丛,其中一处已被泥土埋没,无法辩认形状”。

在经过调查后,承办检察官制发检察建议并联同相关部门进行多次现场勘查,根据文物保护“以原状保护为主”的工作原则,进一步细化保护整治方案,同时积极推进野外文物安全预警防控系统、安全监管平台建设。

在鄞州区检察院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下,散落文物得到全面清理、修缮,横街石刻群各点位保护工作已纳入宁波市文物平安新基建工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